132.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
学科介绍
学科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科介绍

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现有数学、统计学、力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数学学科多年世界QS学科排名前350强,第四轮学科评估数学学科B(6-7),统计学B+(4-10);第四轮学科评估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设有北京工业大学应用统计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实验室。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国家一级学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生存分析分会、北京交叉科学学会挂靠北京工业大学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

1. 数学学科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数学学科起始于北京工业大学1960年建校初期六系之一的数理系。改革开放初期学校聘请丁夏畦院士为系主任重新恢复应用数学系。本学科分别于1981、1984 年获得基础数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硕士点,2000年获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点和应用数学硕士点,2003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

数学学科现有教师7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 42 人, 聘请了郭柏灵院士等专家指导学科建设,形成了有数学家指导、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学科队伍。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长期 2 人、青年项目 2 人、短期 4 人,北京市长城学者 1 人, 北京市教学名师 3 人,北京市科技新星 1 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 人,学校第四层次高层次人才6人。

经过数学人的不懈努力,数学学科目前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建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应用数学);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数学学科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优秀成果奖2项,从2018年开始连续多年进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400强。第四轮全国学科评比中被评为B类学科,在所有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排名第五,同时第五轮学科评估又取得优异成绩。科学研究方面,学科注重面向国际前沿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偏微分方程、小波分析、代数与几何、运筹学、拓扑学、计算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国际上有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同时注重国际化和应用交叉研究,搭建数学与工程的桥梁,围绕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在航空发动机建模与可视化技术、交通优化与6G技术、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半导体与芯片技术、流体力学等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余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其他各类纵向横向项目 50余项;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数学学科承担全校大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全校性公共课,其中“高等数学-工”课程是国家线上一流课程,教学任务繁重,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学校工科强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校的数学学科现由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四个二级学科构成。

基础数学学科是我院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现有在岗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1人获得北京市级名师奖。教师队伍整齐,均具有博士学位;基础数学学科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绩显著。

应用数学学科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6人,校聘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特聘专家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人才入选者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计划入选者1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2人,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1人、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优秀人才2人。应用数学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

计算数学学科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校聘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人、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 2人、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1人、“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1人等。目前承担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数学公共课教学工作、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计算数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工作以及本专业硕(博)研究生和留学生人才培养。

运筹学与控制论学科共有教职工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计算机技术人员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目前承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的信息、计算、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负责组织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训工作;承担全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部分课程;承担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计算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2. 统计学学科简介

统计学学科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13人(含特聘教授1人,跨学科教授4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100%。统计学学科博士生导师14人,统计学硕士生导师30人,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生校内导师31人。教师队伍中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及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3人,入选京华人才”1人,入选北京市级其他人才计划5人。形成了以老一代学科带头人为指导、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团结、活跃的研究团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设立了北京工业大学应用统计研究所。2006年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2008年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获得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点授予权,2012年获准设立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统计学科获得B+,第五轮学科评估再次得到同行高度认可。

学科方向在传承中有所调整更新,一方面为了便于积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的发展。本学科目前设有五个研究方向:数理统计,生物医学统计,工业统计,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应用概率与数理金融,其中机器学习与大数据方向是新增设的方向,旨在适应学科前沿的迅速发展,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对大数据分析人才的广泛需求。随着师资队伍的建设,预计在今后会继续拓宽相关方向的内涵,强化研究特色,进一步优化研究方向的布局。数理统计主要研究基于各种统计模型的统计推断理论与方法,包括统计估计、假设检验、降维与建模、抽样调查理论与应用等。生物医学统计方向主要研究生物医学相关的统计问题,包括试验设计、临床医学与流行病学试验的统计分析、观测性数据的因果推断、生物信息学以及来自生物医学工程的数据分析等。工业统计是本学科的传统优势方向,研究与工业生产、质量管理等相关的统计分析问题,包括统计标准、试验设计、可靠性统计、质量监控、统计分布理论及其工业应用等。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统计机器学习和大规模数据分析,包括统计机器学习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基因组数据分析、大规模稀疏矩阵的压缩分解等。 应用概率与数理金融主要研究应用概率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包括集值随机分析、随机微分方程、马氏过程及大偏差理论及其应用。

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均衡发展是该学科的基本特色。近年来该学科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著作4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主持完成和在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项目,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等。在出版教材和发表教学论文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建设了国家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获北京市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奖多项。

应用统计研究所

北京工业大学应用统计研究所创建于1994年,第一任所长为世界著名统计学家陈希孺院士。本所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20.主要研究方向有:数理统计,生物医学统计,工业统计,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应用概率与数理金融。本所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并重;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该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有30余项。

该所在几个方向上都取得了有特色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3. 力学学科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力学系始创于1960年,与学校同期建立,同步发展。自创系以来,力学系师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发扬创业精神,不断积极进取,到1966年已经初具规模,组建了包括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教学组、材料力学实验等较为完善的力学教学体系。1977年以后,力学系逐渐走向教学与科研均衡发展的阶段,专业和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1986年获得固体力学硕士点,1990年获得生物力学博士点(1993年转为流体力学),2003年获得工程力学博士点,2007年获批为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批为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至今,力学系构建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在基础力学教学、前沿研究、服务国防和支持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北京工业大学力学系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重视基础教学、治学严谨、勤恳敬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共有专职教师45人,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博导18人。其中,特聘科学家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北京市青年海聚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中国力学学会全国优秀教师7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国家香江学者奖获得者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基础力学青年教师大奖赛获奖者4人。他们均活跃在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建系60多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力学系始终保持了基础力学教学的高水平状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积极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与引路人。2001年工程力学学科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均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5年材料力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获批国家级基础力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团队,2009年工程力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13年获批北京市机械结构非线性振动与强度重点实验室,2020年工程力学课程被评为国家首批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2021年被评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多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优质本科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学校的基础力学教学始终走在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

为精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核心功能,更好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紧密围绕国家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和深层次关键科学问题,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北京工业大学力学系在机械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和振动理论及应用、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多尺度流体力学、微电子封装技术与可靠性、工程结构静动态力学性能与安全评估等方向上,建立了科研优势和特色,覆盖了力学各二级学科。成立了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现代工程力学研究所以及电子封装技术和可靠性研究所三个各具特色与互相支撑的研究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以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国内知名的力学研究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力学系坚持育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高质量承担了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已经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实验动手能力、扎实力学基础、卓越科学计算分析能力、深厚人文素养、强烈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近年来,力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生源稳定,质量提高,每年毕业硕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研究生10多人。所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重点企业等从事科研相关工作,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

博士学科

1. 数学

培养目标:

培养未来在数学学科及相关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或从事金融、管理、数学应用和教育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健康、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

获得数学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数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数学学科有关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数学及有关学科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在数学和相关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学制四年。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非线性分析、调和分析、交换代数引论、拓扑群、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非线性发展型偏微分方程、近似算法选讲、数学建模与计算、拓扑学专题选讲、偏微分方程选讲、代数表示论选讲、分岔理论及应用、计算数学选讲。

特色课程:数学建模与计算、拓扑学专题选讲、偏微分方程选讲、代数表示论选讲、分岔理论及应用、计算数学选讲。

就业方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

2. 统计学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诚信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素养良好、勇于探索,掌握坚实宽广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应用统计学和数学知识解决其他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取得创新性的成果,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未来领军人才。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现代统计、随机极限理论、现代非参数统计、数理金融、不确定性随机分析及其应用、统计计算、应用泛函分析等。

特色课程: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渐近统计基础、因果推断导论。

就业方向:科研院所、教育机构、银行、统计局等企事业单位。

3. 力学

培养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在力学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的素质,解决理论和实际中有关力学问题的能力,善于建立工程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并且给予有效解决,在广泛工程实际与跨越多学科的领域中,成为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未来领军人才。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高等固体力学、高等流体力学、高等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数学模型、数学物理方程、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现代力学基础。

核心课程:高等计算流体力学、非线性分析与应用、高等板壳理论、分叉理论与混沌动力学、高等结构动力学、高等复合材料力学、微系统封装力学、微分动力系统、微分流形与微分拓扑、现代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非线性计算力学

前沿交叉课程:非线性动力学前沿进展、机械结构动力学与控制、集成电路封装中的力学问题、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微纳尺度流动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前沿进展、智能振动控制策略及前沿发展、微结构力学导论。

专业选修课程:应用泛函分析、矩阵论、极端力学概论、常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计算结构动力学、振动测试技术、MATLAB 语言与科学计算、固体中的波、非线弹性本构关系及有限元实现、微流控与微流体力学、材料的力学行为、可靠性物理与工程、结构完整性评估理论与方法、Fortran 语言与数值计算、有限元方法、基于ABAQUS的二次开发与工程应用、智能与多尺度力学、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与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

就业方向:航空航天、机械、土木、车辆、船舶、海洋工程、能源工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集成电路等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


硕士学科

1. 数学

培养目标:本学科主要为教育部门、研究机构及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开发及管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在数学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某一研究领域,得到必要的科学研究的训练;同时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科学研究工作、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研究方向有:(1)基础数学(2)应用数学(3)运筹学与控制论(4)科学计算(5)离散优化。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实分析、矩阵分析与计算、应用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离散优化、一般拓扑学、微分几何、现代偏微分方程理论、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学模型与计算、有限元法、小波分析、代数拓扑学引论、物理学与偏微分方程、分岔与混沌基础、线性规划与整数规划、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统计学习理论。

特色课程:实分析、矩阵分析与计算、应用泛函分析。

就业方向:教育机构、公共管理、金融单位、信息技术、科研单位、服务业等。

2. 统计学

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素养良好、勇于探索,掌握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得到必要的科学研究的训练,熟悉某一研究领域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适合于从事科学研究、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教育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创新人才。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高等概率论、高等统计学、随机过程、现代非参数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现代随机分析及其应用、线性模型、可靠性数学、统计计算、应用泛函分析等。

特色课程:现代随机分析及其应用、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随机数学选讲、数理金融、渐近统计基础、时间序列分析、试验设计、统计软件选讲、马氏过程、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计量经济学、生物统计导论、统计神经科学等。

就业方向: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市场调查公司、信息咨询公司、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分析部门。

3. 力学

培养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在力学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培养未来在力学和相关学科,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车辆、船舶、海洋工程、能源工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开发与支持,善于建立工程问题的数学、力学模型并给予有效的解决,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强,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创新人才。

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弹性理论、计算力学、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现代实验力学。

核心课程:计算流体力学、高等结构动力学、微系统封装力学、微分流形与微分拓扑、非线性动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智能与多尺度力学、非线性计算力学

前沿交叉课程:非线性动力学前沿进展、机械结构动力学与控制、集成电路封装中的力学问题、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微纳尺度流动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前沿进展、智能振动控制策略及前沿发展、微结构力学导论。

专业选修课程:应用泛函分析、矩阵论、常微分方程理论及应用、计算结构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断裂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塑性理论、工程数值模拟技术、工程可靠性分析、高端装备动态可靠性仿真方法与技术、高等动力学、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振动测试技术、实验流体力学、创新方法理论及应用、MATLAB 语言与科学计算、智能材料的等效力学行为、固体中的波、非线弹性本构关系及有限元实现、微流控与微流体力学、材料的力学行为、可靠性物理与工程、结构完整性评估理论与方法、Fortran 语言与数值计算、有限元方法、基于ABAQUS的二次开发与工程应用、智能与多尺度力学、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结构与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

就业方向:航空航天、机械、土木、车辆、船舶、海洋工程、能源工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集成电路等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


4. 应用统计(专硕)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诚信守法、品行端正、基础扎实、素质 全面、身心健康,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科学研究等部门从事统计应用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

掌握较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宽广的专门知识,以及一定的交叉学科知识;掌握解决统计应用的 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从事统计应用工作的能力;能够解决统计应用实际问题。

应用统计的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学统计、经济与社会统计、精算统计、质量管理统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机器学习与优化统计。

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实用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应用非参数统计、抽样技术与统计调查、时间序列分析、试验设计、计量经济学、应用随机过程、大数据分析统计基础、大数据分布式计算、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等。

特色课程:生物统计概论、可靠性统计与工程、保险与精算、金融统计、现代管理统计、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统计软件、大数据分析计算机基础、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统计建模等。

就业方向:数据分析与处理、金融工程、生物制药、食品安全、保险精算、项目风险评估、统计质量管理、大数据统计分析、经济统计与政府统计等。


本科专业

1.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于2022年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数学训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可在数学、理学和工学、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视野宽阔、全面发展,能在经济、金融、科技、教育等部门从事管理、保险、研究、教学等工作的应用数学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

数学类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论、数值分析、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和一些专业选修课,如数理方程、泛函分析、微分几何、近世代数、拓扑学、微分方程数值解、回归分析与试验设计、数学模型、数学规划、运筹学等。

计算机类课程:离散数学、C/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Java语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还设有数学实验与应用软件、数学建模实验等实践课程。

就业方向: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供职IT行业或工程领域相关工作;供职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双学位国际化学生在国际上从事与数学或金融数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2. 统计学

统计学专业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系统数学训练,扎实的数学与统计基础知识,具有统计科学研究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掌握数据挖掘技术、机器学习基础、统计软件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可在金融、保险、互联网、生物、医药、卫生等行业或领域及政府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咨询及决策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统计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课程设置:

统计专业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统计学导论,概率论,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应用随机过程,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计算,数值分析,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数学模型,MySQL数据库基础。

统计专业特色课程:抽样调查,试验设计,可靠性统计,非参数统计,统计理论选讲,统计案例,Python开发程序,大数据基础,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论与网络,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Java语言。

就业方向: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金融、保险、互联网、生物、医药、卫生等行业或领域及政府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咨询及决策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统计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132.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

版权所有 © 北京工业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   COPYRIGHT ©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